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俊 肖瀟 北京報道

試圖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2024年實在過於野心勃勃了。這一年信息密度之大、頻次之高,常有時空錯序之感。“新舊之間”,或許可以形容這一年的狀態。⠀

在曆經2023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千模大戰、治理規則競速後,2024年的人工智能依舊是資本市場最青睞的故事,對PMF的追逐、密集的產品發布,使商業化更務實。

但隨著應用落地,人工智能倫理問題浮出水麵,遙遠的隱憂變得近在眼前——蘿卜快跑引發就業替代的焦慮;Character AI誘導青少年自殺事件送給人類情感一顆子彈;韓國“AI換臉”重現“N號房”夢魘;行至年末,OpenAI吹哨人之死引發圈內震動,“AI教父”、諾獎得主傑弗裏ⷨ𞛩 “再度拉響警報......

技術發展帶來的裏逐漸出現了質疑的思潮,技術進步的敘事是否是一個錯誤的預設?人工智能的矽幕降臨後將會帶來什麽?

人機交戰或許會變成永恒的課題。算法治理便是例證。2024年,鍾睒晱炮轟算法作惡,再次將該問題推到台前,年輕人賽博哭窮“反向馴化算法”,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開展算法治理專項行動。被算法圍困的現實世界中,算法治理與公眾感知之間的鴻溝難以消弭。

治理總是在反複、震蕩中前行。這一年,阿裏巴巴完成整改,淘寶微信互聯互通,標誌著前序一輪的互聯網治理告一段落。新挑戰接踵而來,“內卷”生態下,電商行業過度低價使平台與中小商家陷入囚徒困境,僅退款、運費險黑灰產亂象湧現。

新舊之間,無序狀態將持續。“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時才起飛。”混沌之中,需各方努力勾勒秩序的輪廓。

同往年一樣,我們梳理了十大合規事件,嚐試在高密度高頻的信息流中,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

記錄,是為了更清晰地認識世界。

以下是我們總結的十大事件概覽:

1、AI衝擊就業:Robotaxi引發生存焦慮、藝術家抗議出走

2、AI倫理問題湧現:Character AI誘導自殺、韓國再現色情換臉“N號房”

3、AI糾紛進入司法:三起AI第一案,審判風向影響產業界

4、AI全球立法進行時:歐盟人工智能法施行、美國加州法案遭遇產業阻攔

5、算法治理回旋鏢飛回:鍾睒晱炮轟算法作惡、四部門推進治理專項行動、網友賽博哭窮“反向訓練算法”

6、前序平台治理落幕:阿裏巴巴完成整改,淘寶微信互聯互通

7、電商過度低價競爭:平台與中小商家陷囚徒困境、僅退款黑灰產衝擊生態

8、“蘋果稅”拉鋸戰:歐盟敲開圍牆一角,國內首例反壟斷訴訟一審敗訴

9、自動駕駛發展迷霧:國安部披露非法測繪,測繪合規成行業阿克琉斯之踵

10、TikTok“不賣就禁”法案通過:數字主權的強硬宣言

正文:

1、AI衝擊就業:Robotaxi引發生存焦慮、藝術家抗議出走

2024年7月份,百度旗下的無人駕駛車“蘿卜快跑”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稱蘿卜快跑已經在武漢大麵積鋪開1000輛,搶走不少網約車單子。

一直以來,網約車、外賣、快遞被視為就業兜底的鐵人三項,在當下增壓的就業環境中,蘿卜快跑事件無疑挑撥了公眾敏感的神經。盡管後續百度辟謠網傳的“千輛”不實,並於8月份釋出“蘿卜快跑招聘自動駕駛安全員優先錄用老司機”消息。但是,被替代的焦慮,時刻縈繞在公眾心頭。

有專家形容AI可能成為“終結者”,可以替代幾乎所有職業。在年末信通院發布的《人工智能治理藍皮書(2024年)》中指出,人工智能替代效應將主要衝擊中高端收入群體。

一些抵抗行動正在進行。今年,我們見證許多藝術家遷移到一款名為Cara的反AIGC社交產品,以示出走的決心——該平台有專門的AI檢測器禁止AI作品發布,能為藝術家的作品“上釉”,保護作品不被AI模仿。此外,100多位YouTube創作者對OpenAI發起集體訴訟,指控OpenAI擅自轉錄了數百萬個自己創作的視頻來訓練大模型。

技術大潮浩浩湯湯,以不可辯駁的姿態席卷而來。麵對生存危機,不少人開始反思技術進步的敘事是否正確。AI就業替代背後,不僅是新舊產業交鋒的利益博弈,更折射出價值選擇:我們究竟如何看待人類個體的價值與意義?

2、AI倫理困境頻現:Character AI誘導自殺、韓國爆發色情換臉“N號房”⠀

技術,在向善與作惡之間隻有一線之隔。

2024年5月,多起韓國“AI換臉”惡性犯罪事件曝光。5月,一則調查報道顯示,加密通訊應用程序 Telegram 上有數十個“羞辱房”,韓國男性用戶在聊天群中分享普通女性照片,並用深度偽造軟件“換頭”成色情製片。8月,數百個類似的Telegram色情聊天室陸續曝光,波及範圍擴大到女學生、女教師、女兵等,其中已知最大的一個聊天室成員超過22萬人。

不止是韓國,濫用深度偽造技術進行性犯罪的行為在全球範圍內流行。欺詐安全網站Home Security Heroes去年的報告顯示,互聯網上98%的深度偽造視頻為色情內容。10月份,韓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性犯罪的修正法案——任何製作、持有、保存深度偽造色情視頻的行為,都可被定為刑事犯罪。

衝擊,還出現在穿透肉身的維度。隨著主打情緒和陪伴價值的AI越來越常見,2024年10月,媒體披露了一起美國青少年自殺的案件:14歲的男孩與AI聊天對話數月後,走向自殺。隨後,死者家屬將AI公司Character.AI訴至法庭。 ⠀

對人工智能的情感依賴將侵蝕人類自主性。人工智能存在“諂媚”問題,可以不斷迎合用戶的需求和情感,提供正麵反饋並避免負麵評價。但真實的人際交往複雜多樣,愛需要不斷被鍛煉。

AI真的能熨燙皺巴巴的人類情感嗎?⠀

3、AI糾紛湧入司法:三起AI第一案,審判風向影響產業界

糾紛漸序湧入司法領域,多起AI第一案出現,司法審判的影響傳導到產業界。

2月,廣州互聯網法院生效了一起生成式AI服務侵犯他人著作權判決,某AIGC網站因生成了與”奧特曼“形象相似的圖片被判侵權,這也是全球範圍內首例AIGC平台侵權責任判決。

業內認為,法院的判決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需要對AIGC潛在的版權風險承擔一定責任。這讓企業無所適從,合規成本上升。

4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就首例“AI聲音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某軟件公司未經原告許可,AI化了原告聲音,構成對原告聲音權益的侵犯,原告獲賠25萬元。此外,采購並向大眾公開該AI產品的科技公司,需要向原告賠禮道歉。⠀

6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在線開庭審理了四起畫師起訴AI繪畫軟件開發運營者的著作權侵權案,四位畫師認為,某AI繪畫軟件的開發運營者未經授權使用其原創作品作為訓練數據,侵犯了其合法權益。這也是全國首例涉AI繪畫大模型訓練著作權侵權案。

裁判拋出第一粒石頭,在業內激起層層漣漪:是不是隻要使用模型生成了著作權保護的形象就是侵權?版權內容是不是從此要從訓練數據庫中被剝離?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是否又責任過重……

諸多疑惑還有待回答。盡管我國並非判例法國家,但生效的判決無疑會對人工智能產業造成影響。一往無前發展技術,還是率先開展治理,似乎是任何一項新技術都麵臨的左右互搏處境。AI第一案背後,理論賬、實踐賬、經濟賬都需要厘清。

4、AI全球立法進行時:歐盟人工智能法施行、美國加州法案遭產業阻攔

2024年的AI領域,依舊延續了2023年的規則話語競速狀態。

5月21日,歐盟《人工智能法案》由歐盟理事會正式批準通過,並於當地時間8月1日正式生效。至此,全球首部針對人工智能的專門性法律正式出台。該法案於2021年4月首次提議後曆經三年的多輪審議,最終形成了一部人工智能係統監管的統一規則,對全球人工智能的監管框架產生了借鑒意義。

美國在2023年發布白宮行政法令後,加州嚐試推進立法。議會通過了《安全與可靠前沿人工智能創新法案》(簡稱SB-1047),以期訓練成本超過 1 億美元或者達到一定算力的開發者製定安全標準,確保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的安全開發。該法案得到“人工智能教父”之稱的傑弗裏 辛頓和約書亞 本吉奧的支持,但也遭到楊立昆、李飛飛等科學家,以及頭部人工智能企業的反對,稱該法律將“阻礙創新”。

9月,曆經12輪修正,該法案被加州州長以“監管要基於技術發展和風險實證”、“風險監管離不開場景”、 “不能僅僅因為大而監管”而否決。

幾經迭代,最終被否,折射出人工智能高地美國,立法與產業之間的博弈。要知道,美國加州擁有《福布斯》全球50強人工智能公司中的32家。

5、算法治理回旋鏢飛回:鍾睒晱炮轟算法作惡、四部門推進治理專項行動、網友賽博哭窮“反向訓練算法”

11月鍾睒晱炮轟算法作惡、快手因落實青少年模式不到位等導致違法信息擴散被處罰,當月24日,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開展“清朗ⷧ𖲧𕡥𙳥𐧮—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要求重點整治同質化推送營造“信息繭房”、違規操縱幹預榜單炒作熱點、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等。

12月,一場賽博迷信刮起,年輕人試圖利用“哭窮”等策略反向馴化算法。

算法治理自2021年開始,三年間,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然而公眾對算法的感知與治理要求之間仍存較大差距。⠀

其中原因,一方麵是算法合規與平台的商業邏輯存在核心衝突,兩者天然構成張力。隻要做治理必然影響用戶活躍和留存,風控部門話語權很小。沒有外部影響的話,內部很難嚴抓合規,尺度較為鬆散。這種語境下,“算法治理像瓷器店裏抓老鼠”,投鼠忌器是最大顧慮。

另一方麵,平台算法公開與算法透明度很難說合格。相關規則呈現薛定諤狀態,它似乎存在,但在公眾側無感。算法科技倫理,行進到現在,不應還是虛無縹緲的敘事,而該是紮實的客觀呈現。

6、前序平台治理落幕:阿裏巴巴完成整改,淘寶微信互聯互通 

多年前投出的石子,在2024年聽到了回音。這一年,阿裏巴巴“二選一”完成整改,淘寶、微信、京東加強互聯互通,給上一輪的互聯網治理劃上句號。

回溯至2021年,“反壟斷”是最顯眼的注腳。市場監管總局對阿裏巴巴集團開出的182.28億元破紀錄罰單,互聯網巨頭“拆牆”,邁出互聯互通第一步。

中國互聯網行業恩怨糾紛十餘載。自2008年淘寶封禁百度以來,頭部平台企業彼此切斷訪問鏈接,構建“圍牆花園”。原本以“開放、共享”為價值基礎的互聯網產業,堡壘林立,溝壑縱橫,分屬不同派係的互聯網公司在各自的領域範圍內建構著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與利益規則。

2021年是反壟斷高舉高打之年,互聯互通成了當年最重要的一步棋。三年後,2024年8月39日,阿裏完成整改;9月幾家大廠宣布:淘寶全麵支持微信支付、淘寶天貓將正式接入京東物流......

底層動因,除卻監管治理因素,從商業維度來看,各個平台已經從用戶增量競爭轉變為對存量價值的進一步發掘,互聯互通也就成為必要之舉。⠀

7、電商過度低價競爭:平台與中小商家陷囚徒困境,僅退款黑灰產衝擊生態

流量見頂、存量競爭的處境讓大廠們打破藩籬、互利互惠,卻讓沒有議價權的中小商家食下苦果。

電商平台為吸引更多流量並把流量變現,衍生出“唯低價”“博流量”的法則,在這些“大棒”智慧下,行業陷入過度低價競爭困境。平台不斷卷低價,商家不惜偷工減料或抄襲造假,最終傷及所有市場參與者。

除卻低價外,為留存用戶,平台推出“僅退款”、運費險等政策,逐漸被鑽漏洞,演進出一條侵占商戶利益的黑灰色產業鏈,對電商生態造成衝擊。

所有這一切的底層症結在於:平台與中小商家的不對等關係,商家對於平台規則沒有話語權。尤其是一個平台出台自動跟價、僅退款等規則後,其他平台就會迅速跟進,商家沒有議價空間。

2024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明確規定平台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等手段,對平台內經營者的交易進行不合理限製,包括對商品的價格進行不合理的限製。隨後的618活動後期,淘寶、京東的一些比價頁麵和比價標簽下線;雙十一附近,多個平台進一步鬆綁了僅退款規則。

跡象表明平台已經開始向可持續的競爭策略過渡。但若想根治低價惡性競爭,完善平台規則的評估機製和反饋機製才是根本之策。

8、“蘋果稅”拉鋸戰:歐盟敲開圍牆一角,國內首例反壟斷訴訟一審敗訴

除卻國內大廠,還有一家巨頭的圍牆花園也出現了裂縫,那便是蘋果。⠀

3月,隨著蘋果更新iOS17.4版本,歐盟地區的蘋果App商店傭金正式下調到最低10%。此前這一被戲稱為“蘋果稅”的渠道傭金率最低也要15%,最高達30%,是蘋果生態最堅固的一道護牆。歐盟的這一舉措無疑在蘋果的圍牆上鑿了一個大洞。

事實上,美國、日本、韓國經過近些年的政府起訴或調查,已在不同程度上撼動了“蘋果稅”的根基——有的迫使蘋果開放第三方渠道;有的直接下調了傭金。

不過在中國市場,這場博弈仍在進行時。5月29日,中國首例由消費者針對“蘋果稅”發起的反壟斷訴訟一審迎來正式宣判,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駁回消費者金某關於停止收取30%“蘋果稅”的不公平高價行為,以及停止“應用內購買”強製使用Apple Pay搭售行為的訴求。盡管消費者並未能如願,但法院判決也開了一道豁口:認定蘋果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本案原告代理律師表示,接下來將訴訟至最高人民法院。

在產業端,“蘋果稅”也從暗流湧動變成公開對峙。蘋果加大了對騰訊和字節跳動的“施壓”力度。9月,#iPhone升級後不能用微信#爬上微博熱搜。盡管蘋果迅速辟謠,但騰訊首次在財報會上正麵回應,承認正在就微信小程序遊戲充值的“蘋果稅”問題與蘋果磋商。

iOS生態開發確實是蘋果的成本,但收費價格、抽成比例需要通盤考量。大環境遇冷,一麵是蘋果要咬住中國區這塊“肥肉”,另一麵是眾多App廠商需要開源節流,雙方都要直麵骨感的現實。利益拉鋸還會持續,而時代潮水在變,大樹的根基可能已不再如往昔般穩固。

9、自動駕駛發展迷霧:國安部披露非法測繪,測繪合規成行業阿克琉斯之踵

2024年的曆史中一定有“自動駕駛”的字眼。這一年文遠知行、小馬智行、速騰聚創、地平線、智能、佑駕創新等公司搶灘上市,資本熱潮給這個前幾年處於融資寒冬的行業續了命。

一個行業的生命力取決於多種因素,創新能力、市場預期等決定走多遠,風險防控、合規則決定走多久。

10月16日,國安部披露一則非法測繪事件,通報中提及了外資外包等問題,掀開了測繪數據隱秘的角落,智能網聯汽車的測繪數據合規甚至可視作阿克琉斯之踵。

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運行和服務高度依賴實時的高精度坐標和高清影像數據,觸及地理信息測繪。測繪須有資質才能進行,與智能網聯汽車收集數據高度相關的測繪資質主要為導航電子地圖與互聯網地圖,其中導航電子地圖有甲級資質的僅有19家。地圖是剛需,有資質的圖商是少數,外包、合作,便成了常態。隻要有外包、合作的地方,嫌隙與漏洞便是大概率事件。

按照法規要求,對車企、智駕公司而言,數據處理的話事權握在圖商手中,隻能由圖商將數據脫敏後才有權限使用。催生出車企私自采集、規避資質等不良業態。圖商方麵,受到無圖化衝擊,急於尋求新的解題辦法,但由於無法掌握真實信息,手足無措。生存壓力下,也出現為拿業務突破底線的情形。⠀

從商業維度來看,車廠的苦水是,圖商要價高,尤其高精地圖價格高昂、更新頻率慢。圖商的困境在於,製圖成本高,而且自動駕駛裝配率並不高,做的是虧本生意。

都想發展,但共同坐到談判桌前並非易事。⠀

10、TikTok“不賣就禁”法案通過:數字主權的強硬宣言

2024年無疑也是數字主權博弈加劇的一年,圍繞TikTok的“不賣就禁”法案,成為這一年中最具標誌性的事件之一。

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一份對外援助法案,其中一款法案涉及強製字節跳動剝離旗下應用TikTok:字節跳動需要在明年(2025年)1月19日之前完成TikTok的剝離,否則將麵臨全麵封禁。

這項出售計劃幾乎注定難以成行。中國2020年頒布的出口管製法規,將核心算法視為敏感技術,掐斷了TikTok出售的可能性。5月7日,TikTok及母公司字節跳動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直指該法案缺乏任何明確證據證明TikTok威脅國家安全,同時指控其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論自由。⠀

然而,司法之路並不平坦。12月6日,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裁定駁回TikTok上訴。盡管法院承認法案確實觸及言論自由,但認為其為“實現國家安全利益的必要且狹義的手段”。

這一判決將TikTok逼入更加險峻的處境,公司表示會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1月19日的最後期限迫在眉睫,一切看起來都不容樂觀。就在此時,轉機出現在了即將就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身上——12月27日,特朗普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請求,要求暫停執行TikTok強製出售令,希望法院在他於明年1月20日正式就職後,給予他時間通過政治手段解決此爭議。

種種波折坎坷,折射了“科技冷戰”的新敘事。TikTok的命運即將見分曉,但全球化的艱難一章,可能才剛剛開頭。

文章发布:2025-07-05 08:32:04

本文链接: http://tro6d.ogist.icu/0dqkd8/481.html